09
Nov 09还是要回香槟
我去过 | | Shouts (5)
芝加哥待了几天,住在城乡结合部的旅馆里,三十块一晚,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还带厨房,偶有怪味也就顾不上了。步行二十分钟去超市,牛奶面包,早上爬起来自己烤吐司。
日本领事馆寂寞得可以长出草来,加保安总共三人。我前面是一罗马尼亚大姐,三十秒走人。签证官还不是日本人,飞快地核对完我的 I-20 和护照号码,抬头说二十九块钱,明天两点领签证。三十秒走人。从来没那么快过,心里病态地高兴起来。多希望美国签证也是三十秒啊。多希望天朝的护照也是三个月免签啊。还没希望完就下了电梯,窗外一座巨大的购物中心,左边是 state 街,右边是北密大道,一推门就卷入资本主义的消费洪流。
原先计划的心灵美之旅自动报废,尽管附近就是现代艺术博物馆。天黑得早,随便找个花哨的餐馆钻进去,大鱼大肉吃到饱。乘车北上,重回被亚非拉人民占领了的城乡结合部,倒头便睡。早上醒来的时候面对窗外无边的停车场竟然不知身在何处,耳机里还在唱,人群中/我们边梦边走/我们是谁/我们是谁。
接下来继续东奔西走,兜里揣着多了张新签证的护照逛二手书店和唱片店,晚上看看演出喝喝酒,自在到不可思议。只是如此生活的最后一个场景永远是在车站的无聊等待。这个结局令我无处躲藏。车站面对着联合公园漆黑的草坪和远处微明的城市轮廓,我想到旅馆里有两片吐司没吃完。行李还等着收拾。还有拖了几个月的无从下手的正经事。在空荡的车站我感到了巨大的虚无和厌倦袭来。在地铁上半梦半醒,瞥一眼黑乎乎的窗外,却看到自己一脸困倦的影子。车厢里的流浪汉和酒鬼都睡熟了,我和他们都暂忘了自己积重难返的生活,随着地铁呼啸前进。
05
Nov 09Damon & Naomi, take 3
观音记 | | Shout (0)
【时间】2009年11月4日晚9点半
【地点】Empty Bottle@Chicago
【人物】Damon & Naomi
Damon & Naomi 上台的时候酒馆里还是没什么人,我就坐在小台阶上喝喝酒鼓鼓掌。想起第一次看他们现场的时候我还在帮王编写些现场演出随感;第二次是个凉爽的夏夜,Naomi送我一本Damon的散文集。现在我又坐在相同的那间酒吧里了。几年来我的生活如同他们的歌,平静又寂寞。时间不知去了哪里,世界在音乐里安份下来。我突然想听他们唱 We’re Not There,对着空空如也的场地高声歌唱,“没人来这里打扰我们/我们面对排排的箱子/演奏所有的音乐。”
于是又一个夜晚这样地过去了。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30
Oct 09还是要去芝加哥
剩下的 | | Shout (0)
既然木已成舟,下周还是按原计划芝加哥游荡四天。签证,看 Damon & Naomi 和 Black Heart Procession 的演出,逛百货公司,也许还有博物馆。流感的危险也就随它去了。真正让我心虚的其实不是流感,而是这周应该努力可目前仍然一事无成。心虚啊。走路都心虚。
24
Sep 09Porcupine Tree
观音记 | | Shout (0)
【时间】2009年9月22日7点半
【地点】Vic Theater@芝加哥
【人物】Porcupine Tree
【事件】The Incident欧美巡演芝加哥站
每每红歌星来芝加哥献艺,我就会去捧场。捧场的人一多,Vic Theater 里就水泄不通,连二楼和夹层过道都挤得满满。PT上半场宣传他们的新唱片The Incident,14 首新歌70 多分钟一气演完,背后播放的是巨大的同步录影带。PT 深受 Pink Floyd 的影响,热衷于视觉装置辅助音乐,录影带也算精彩。新唱片我事先听过一遍,现场感觉更好,有大段吉他和键盘独奏的总是现场比较煽情。新专辑里有个独特的曲目叫Time Flies,讲Steve Wilson关于小时候永恒的夏天的感受。音乐上它是Pink Floyd的Animals的影子,在怀旧的分解和弦和大段绵长叙事中来回切换,现场听的时候苍凉感就强烈地凸现出来。就像第一次听Pink Floyd或King Crimson时那种抵抗不住的苍凉。
真正引起粉丝热情的是他们的下半场。我不是粉丝所以不太熟悉,但从粉丝尖叫的频繁程度推断应该都是些比较著名的曲目。PT的技术还是相当过硬的,鼓手曾和King Crimson同台演出,键盘/合成器是前Japan乐队的键盘手,Steve Wilson自不用说,那都是跟Robert Fripp飙吉他的牛人。Porcupine Tree的编排丰满,很多演奏片段其实都有经典 progressive rock 的神韵,但有时激情澎湃的金属味道甚至超过了 progressive rock 的缜密。他们更加讨巧,在复杂和漫长的音乐行进过程里懂得适当地煽情和扩大音量,从而一举进入了红歌星的行列。而我作为一名假粉丝和不合格的观众,终究还是没被 Porcupine Tree 感动,没有咆哮也没甩头,只是边喝酒边看大屏幕上影像斑斓,看乐队谢幕、返场,看四周的人咆哮、尖叫、甩头。但 Porcupine Tree 的确是精彩的,声情并茂,价格公道量又足,不热血沸腾也起码能置身局内。能让我全心全意地置身局内,在我看来已经是很成功的现场演出了。
29
Jun 09音速青年围观记
剩下的, 观音记 | | Shouts (4)
现在早上四点四十,坐在 UIC 某幢教学楼门口的水泥楼梯前上网。楼梯斜率刚好,坐着很舒服。风速和气温也刚好,坐着很舒服。一辆校警车开过去,没理我。
今天要写音速青年。但惊觉自己总记录生活里的小概率小频率事件,以后岂不是还原出一个扭曲的生活来?不知怎么就想到我老板了。想到他曾经对我大叫:你采的点都是 outliers 结果怎么会正确啦!先去噪再均匀采样你会不会?
不禁赞叹,我老板真是料事如神啊。
好,今天的outlier是音速青年。我将采用倒叙和插叙的手法。真正写音速青年的可能只有一小段。
下午在 UIC 假惺惺地编了几行程序,然后拉风地用动态规划设计起最优行程来。五点在灰狗车站存了包就上路了。今天用到了我最擅长的地铁红蓝线转换。不料动态规划没考虑到地铁晚点的情况,到 guitar center 买隔音耳塞的时候,guitar center 已经只出不进地打烊了。我跟门口穿着鼻环画哥特妆的小mm好说歹说,终于让我进去了。买隔音耳塞是预防再次发生上次看 My Bloody Valentine 时耳朵失聪的惨剧。音速青年的现场以中高频噪音闻名,需要防范。
买了耳塞顺便去了湖边。以前来 Halstead 街林肯公园一带都很文艺,游客啊飞鸟啊蔚蓝的湖面啊。但今天很奔放,成群结队的大胸mm和半裸肌肉男抗着彩虹旗趾高气昂地走来走去,估计 Boystown 的什么宣传活动散场了,芝加哥城里顿时肉光四溢。湖边吹了吹风,看了看一群群的鹅,去麦当劳吃了晚饭,然后继续红线北上。
Vic Theater 在贝尔蒙特街和谢菲尔德街交叉口,大牌子上喜气洋洋地写着 Sonic Youth: Sold Out。票贩子走来走去地问票要伐?票要伐?进了剧场,暖场刚刚结束,很巧地找了个 elevated floor 靠近护栏的位置,视野极其开阔,台上乐队一举一动和dance floor 上粉丝一举一动都能尽收眼底。
音速青年是一个在文艺战线活跃了二十五年的噪音/朋克/实验/No Wave 乐队,最终混成大腕。照白热的说法,他们在九零年代初是最杰出的,但后来时代走了,他们却留了下来。其实我只喜欢他们庞杂的音乐中非常有限的一部分,但这样的大牌很少见,所以我还是买了票前来围观。
结果其实并不太精彩。第一首歌的时候还有些意思,吉他故意走调得面目全非,Thurston Moore还激动地在地上爬来爬去,带着吉他发出噪音。可惜他只爬了一首,后面就都是面目相同、短小暴躁的音速青年标准曲式了。尽管听着带劲,但我钟爱的Diamond Sea、NYC Ghosts & Flowers、Teresa’s Sound World统统没有出现。只有Massage of the History有点我要的那种循序渐进的、沉静的噪音手法。演了一小时二十分钟,骗取了无数掌声之后音速青年们便匆匆退场,散场时连十点钟都没到。大概要赶飞机吧,不知道明天他们去哪里。
就这么结束了,我的隔音耳塞都没用到,耳朵啥事没有。坐红线回来,发现红线挤满了身背彩虹手拉手的黑人男女同志们,正准备往南撤呢。同志们今天一定是有南北大串联活动。我照例回 UIC,心想今天时候尚早可以混进学生活动中心,结果没过半小时还是被无情地扫地出门。再去二十四小时餐馆。今天吃牛排。三点钟出来,Halstead大街上人踪还没绝迹,有若干皮衣大叔骑机车散步。
最后我无处可去,就只能又回 UIC,故事回到开头,我坐在某幢教学楼门口的水泥楼梯前上网上豆瓣还有写这个。天已经全亮了。渐亮的过程是语言无法描述的美妙。新的一天开始了,下午还要回公司上班。拍拍屁股去联合车站啦。
21
Jun 09通宵
剩下的, 我发呆, 这些人 | | Shouts (5)
点了跟三年前一样的鸡排套餐,又想了想,跟笑眯眯的英语比我好的西裔姐姐说还是换成鱼吧。我咬一口鱼喝一口蘑菇奶油汤,心想三年间我都做了些啥呢。三年前我每次来芝加哥总是很激动,意气风发地从灰狗车站步行五六英里到林肯公园,傍晚在密西根湖边看看书看看落日,神经兮兮地跟两只水鸟说话。
我越吃越慢,不知道这个晚上怎么消磨。又要了个冰淇淋,摸出一本凯鲁亚克的《达摩流浪汉》看起来。凯鲁亚克把这本书献给寒山子,一位遁入空门的唐代隐士。看了几页,主人公刚上路,从洛杉矶偷扒货运火车到了圣塔芭芭拉,在海滩上烤鱼和豆子罐头,对着晚星和潮水思考人生。我觉得这种生活对我是个带着笑意和诘问的隐喻,但又想不确切。只好埋头吃冰淇淋。
吃饱喝足的时候已是五点,天光大亮。我没想到自己会跑到这个老餐馆来做我的三年总结,想起很多有趣的情形,一个人在街上哈哈笑出声来。街上没人也没车,公寓的窗帘都没拉开,有只灰猫贴着窗玻璃在打哈欠。而天色就这么白白地亮着,街心公园的繁花就这么白白地开着,夏天的清晨是多么浪费啊。
30
May 09TG
观音记 | | Shout (1)
【时间】2009年4月25日8点
【地点】Logan Square Auditorium@芝加哥
【人物】Throbbing Gristle
演出原定在 Epiphany 教堂,但由于神职人员强烈反对这支有争议不和谐的乐队在教堂表演,演出最终易址 Logan Square Auditorium。我买的是套票,上下两场。第一场是为 Derek Jarman 1972年的短片 In the Shadow of the Sun 重新配乐。81年他们就配过一次,这次是新版。第二场是正式的演出。我记错了两场的顺序,结果第一场有点迟到。费劲挤到前排侧台也看不清究竟是谁在台上摆弄 Pro Tools,大屏幕上的电影被挡住了一部分,但音效尚可。现场配乐跟我印象里的老版本区别不大,可能音色的变化更丰富些。不同的是身临现场,无数的人影在色彩斑斓的大屏幕前面晃动,气氛神秘阴沉,很精彩。至于 Derek Jarman 的电影,我已经不再有感觉了。
下半场开场之前所有非 VIP 人员都被赶出去重新排队。外面冷得一塌糊涂,给老妈打了个电话,说我正排队看演出呢。事实证明漫长的等待很值得。第二场 TG 露出了真功夫,电子合成器和吉他噪音双管齐下。Very Friendly 还是三十多年前曼彻斯特的杀人故事,但 Chris Carter 和 Sleazy 用彪悍的低音节奏把它搞得格外狰狞。当 Genesis P-Orridge 卖力地大叫 M-M-M-M-M-M-M-M-M-URDER!!! 时,我才感到哦 TG 回来了。Persuasion 里华丽丽地采样了日本艺术片,男优女优气壮山河的叫喊是分外销魂分外冷艳。众多此类老歌都披上了 TG 新趣味的外衣,音控有意加强了低音频段,大部分时间场地都在震动。偶尔折腾出一阵吉他噪音,那也真是神来之笔。如果谁要寻找以前的 TG,那只能去买唱片了。而我更欣赏的是04年归来的 TG,是合成器挂帅、有纪律、特别能战斗的 TG,是 Part Two: Endless Not 里流畅简练的 TG,他们收放自如有张有弛,在饱满的电声里上天入地。不是他们以前没先锋过,但此刻那些乔装的电音,那些强劲的低频,那些咬噬的合成器怪声,实在令 TG 更像是精神矍铄的 Coil 或者 Nurse With Wound,褪去浓重的工业意味,正式飞奔上实验和声音拼贴的大道。从 Sleazy (我最爱的怪蜀熟) 的斑豹大长袍到 Genesis P-Orridge 雌雄莫辩的脸上我丝毫看不出老态,他们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而我们也热血沸腾,个个投入他们巨大的声音洪流。洪流中有人翻滚有人喊叫,在最后 Discipline 几近techno的节奏里极乐登仙。
散场我捏着一片仅限巡演发售的 CD,有点后悔没拿个相机或者录音笔之类。而几天后即有好心人将旧金山现场的soundboard bootleg送至p2p网络。这位牛逼的好心人用一支AT825话筒和Sound Device 744T四轨录音机在左阳台录下了这次动人的巡演。如果把地点替换成芝加哥,把开场白改为Genesis P-Orridge用话筒延时说”我们喜欢芝加哥……但更爱克里夫兰,俄亥俄”,一段珍贵的历史就被记录了下来。
16
Mar 09另一次在芝加哥
我去过, 这些人 | | Shouts (6)
下午两点,最悠闲的时间泡在名叫 Reckless Records 的一家二手唱片店。店里的音乐倒毫不粗鲁,铺天盖地的旧CD 在我们眼前散发出神奇的光芒。然后就在 Boystown 里瞎逛,教授A在珍宝岛超市买到了家乡的奶酪和番茄罐头,我找到了三种生僻口味的运动牌巧克力。超市外面布满阳光,歪歪斜斜的街道彩虹飘飘。在温暖的春日里,这个几乎在我的眼里一度抽象成一个车站一所大学和两条地铁线的城市又变得如此美好。街角的 Tea & Coffee Exchange,白色的布袋里装着的咖啡豆和草药以及播放着的 Kings of Convenience,明亮的书店和整架整架的色情书籍,都让这个城市容光焕发。我跟教授们说,我又一次爱上芝加哥了。
因为赶上圣帕特里克节前的周末,我们在回旅馆的路上亲眼看见了被染得翠绿的芝加哥河。绿色的人群开始聚集在酒吧外,乱作一团。绿色的爱尔兰人的心啊,只有通过啤酒和烂醉如泥才看得清。我们一路向南,在太阳下山前终于来到了美国的韶山——五十一街海德公园。尽管被警察驱赶到了街的另一边,教授们仍然怀着朝圣的心情远远地和巴马的别墅合了影。
晚餐前,我们在家庭旅馆里跟一只黑猫分享了奶酪和红酒。教授A 安静地看起一本菲利普普尔曼的小说。我上网骚扰汤汤,说这是有趣的一天。晚上九点我们去了永远需要排队、午夜一点才打烊的餐馆 Avec。在漫长的等待时间里,教授B 提议去坐地铁环线。在地铁里,在旅客困顿的脸上,在周围的黑暗和写字楼的灯光下,我所熟悉的那个芝加哥的样子又出现了,顿时心情复杂起来。
酒足饭饱时已近午夜。教授B 取消了夜店行程,我们回到旅馆。然后又是半梦半醒,在晨昏交替时我与教授们告别,坐上 Metra 回到市中心。七点,我在湖边遇见了日出。湖边空无一人,水鸟都把头伏在翅膀下休息。我坐在长椅上看朝阳慢慢升起,忽然很感动。我的感动随着日出持续了几分钟,最后还是背起书包,穿过湖边绿地和广场,头也不回地向联合车站走去。
13
Mar 09教堂里的演出
观音记 | | Shouts (4)
【时间】2009年3月12日8点
【地点】Epiphany@芝加哥
【人物】Tindersticks
Tindersticks几乎把新唱片的曲目演了个遍。两次返场。名曲A Night In和Can We Start Again倒是意外没出现。令我惊喜的是他们演了My Oblivion和My Sister,都是我很喜欢的曲目,现场气氛极佳。
看完以后破例没在UIC 过夜,去教授豪华的旅馆房间蹭了一宿。强烈的月光把窗外树枝的影子投射到我的沙发上,有点像恐怖电影。没睡安稳,天没亮就搭车进了城,转乘Lex回了学校。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