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Dec 06
早上在文三街小学的早操广播里醒来,跟着在床上扭扭腰,打个滚。想想以前小时候都是六点就要起床的,那个时候真是牛逼啊。我在隔壁的这个小学里待了六年,现在人家已经是个教育集团了。眼保健操的广播也不再是那个为革命保护视力。哎,阔了就是不一样。中午给领事馆打电话,想杀了那个接电话的上海女人。毫不留情地掐死。后来看了本Jim Jarmusch的黑白片,里面Tom Waits本色演出。很好玩的片子。晚上一口气在文二街那个不正经的音像店里买了10本一套的Jim Jarmusch全集,花光了所有的钱。还买了JC Godard的《慢动作》。我在P2P的网络里都没见过。DVD盗版商是很牛逼的,商业艺术两手抓两手都硬。晚上把中学里看的一些苏联散文集搬到床头柜上。再做一次纯情的高中生啊,十二点以前就睡觉了。
20
Dec 06
回MSN space来写一段时间的日志。blogspot在国内被和谐掉了。
这两天一直看片,好像没有时差。以前在家里囤积了大量来不及看完的DVD。以后失业了可以卖碟片,别人卖6块我卖4块。晚上看的电影叫 Badlands,公路逃亡的西部片,原来South Dakota的口音很难听。其实我的观点是在South Dakota那样的地方杀个人很容易,可同行的王教授和范小烂不那么想。
下午试着给z发短信,应该是换了手机。哎,就这样失去了联络。这令我很失望。失望中我发现这台老Dell配的小喇叭竟然是Harman/Kardon。还有一个小发现是我在88的账号没有饿死。两个好的小发现加一个不好的,我还是赚了。
再往前,上午跟汤汤通了电话。诉苦。签证少材料,从此陷入无尽的等待。好在当天中午复旦金教授请吃饭。食欲旺盛。回杭州的火车上巧妙地骗到一个座位。座位旁边的人在看新民晚报。晚报上说了一个火车晚点的事。而我之前15个小时的航班也晚点了。飞机上倒是碰到一个有意思的高中生,我们用他的 iPod听歌。他一路祈祷托运的贝斯没有被摔坏,他一天都不能离开它。我们还谈到了King Crimson。他有一顶漂亮的帽子,我暗暗学了两句高中生的俚语。下飞机的时候我意志坚定地要买一把吉他。
飞行以前是在芝加哥,行李超重,买了史上最难吃的一种麦当劳早餐。困顿不堪地把两份paper狠狠塞进包里。
好多事情都好像事先有预兆,总之这几天不太顺利。不过我在杭州了,“回来一段时间”。这个隐喻真巧。
20
Jun 05
最近看完了几本电影。啊,悠闲的生活多好。
Hana & Alice 花与爱丽丝 – 岩井俊二 2004 日本
花与爱丽丝是岩井俊二的新作,讲两个豆蔻年华的少女和一个学长之间的微妙关系。内容是弱智的,思想是主旋律的,女主角是清纯的,美景是怦然心动的。比起导演上一部灰暗的作品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该新片简直可以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精美到令人窒息的细节是该导演的杀手锏,演着演着猛然闪出一段爆温暖的对白,哇,心中一阵感动啊。在我看来,这也是日本影片最吸引我的地方。
小武 – 贾章柯 1997 中国
小偷梁小武说,我也就是个手艺人。在贾章柯的电影里我们总能找到最真实的世界,不过地点一般在山西汾阳。于是农民、小偷和痞子、下岗工人、舞厅老板、八流歌星、不愿是中学生的中学生以及中年科长们轮番上阵。是啊,小偷也是个手艺人。大家一起走进新时代,一起感谢各级领导,一起聆听春天的故事,一起被赋予了正当甚至崇高的称谓。可到头来,大家一样忙忙碌碌,柴米油盐,上岗下岗,生活爱情,直奔死亡。
Niagara Niagara 尼亚加拉,尼亚加拉 – Bob Gosse 1997 美国
最近看了几部公路电影,这本是其中之一。一个受人虐待的男人陪着一个有精神疾病的女人,从美国出发,去加拿大寻找女人想要的黑人芭比娃娃。穿越城市和乡村,农场和田野,一路上女人靠大量镇静药品维生,直到他们的生命在尼亚加拉瀑布前止步。美国就是有凯鲁亚克笔下在路上的气质。上路,永不回头。虽然”尼亚加拉,尼亚加拉”无法和My Private Own Idaho(我私人的爱达荷)这样的公路电影媲美,但是乡谣伴着晚霞的亡命之旅也足以令人唏嘘了。顺便,男主角小时候曾经出演过风靡全球的E.T.,就是那个和ET finger touch的小男孩…
去年烟花特别多 – 陈果 1998 香港
我对草根这个词的理解,大致是来自陈果的电影。榴莲飘飘里从东北前往香港的妓女,细路祥里的普通小孩和大陆黑工,香港有个好莱坞里的拆白党和小混混,还有这本电影里的黑社会。香港即将回归,原来为英国服务的士兵们被遣散,走投无路地加入了黑社会。在97年“特别多”的烟花之下,陈果那些混着雨水、子弹和鲜血的故事开始一幕幕上演。快回归了,你还不唱支山歌给党听?老大这样调侃他的对手。嘿嘿,人们各自怀着各自的想法,聚集在路边等待黑夜的烟花绽放。
Koktebel 科特贝尔之路 – Boris Khlebnikov, Alexei Popogrebsky 2003 俄罗斯
推荐推荐,热烈推荐。身无分文的父子俩穿越广袤的俄罗斯投奔黑海滨Koktebel的姑姑家。父亲在荒野上找到了爱情,孩子固执地独自前行直至Koktebel。电影仅由几十个长镜头和零星的手提摄影组成,却毫无沉闷之感。安静,安静的气质。父子俩一路上遇到孤独的人们,他们默默地用餐,抽烟,喝酒,唯一的疯狂是森林独居的老人酒后用猎枪打伤父亲;唯一的爱情是父亲爱上了乡村医疗站的女医生。在十一岁的孩子眼里这些都无法与一路上父亲对他描述的信天翁相提并论。行走的孩子奢望飞翔,无需挥动翅膀便能滑翔数公里,这更是无与伦比。他带着地图册从乡村医疗站出走,独自来到海滨城市Koktebel,可姑姑一家却去了西伯利亚。旅程到头了,他看见了大海和信天翁。
按理这种节奏的电影我是没有耐心的。可是我很流畅地看完了这一本,并且认为我能看第二遍,第三遍。它倒是很符合我高中时代对俄罗斯的想象,那种文学作品中透出的沉静和隽永的意境。
Imagining Argentina 想象阿根廷 – Christopher Hampton 2003 美国,西班牙
军人独裁可怕吗?对于见多识广的中国人,那应该不是。那在阿根廷呢?一小部分人开始莫名其妙地失踪。当男主角的妻子被政府绑架之后,男主角开始拥有了一种特异功能,即能感应到受害者身在何处。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想象中,男主角开始走遍阿根廷,寻找他的妻子和那些失踪的人。当然最后正义战胜了邪恶,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民主又回来啦,夫妻团聚。
美国片嘛,这种结构是必需的。人们需要英雄和民主,其间穿插着爱情,就算讲述阿根廷的事情也带着浓浓的美国特色。比如在军政府的统治下人们自由地游行着;比如主人公总是毫发无伤地穿梭于各地;比如主人公还能与政府首脑热烈地辩论…当然我们也见证了一部言之有物,制作精良的电影。煽情的音乐,利落的剪接和意味深长的独白,一下子令电影褪去了说教的意味。
16
Jun 05
晚上和徐串在城西广场fb,后乘末班9路车回家,途经保淑路某黑心店购得DVD7部,D版,共45元。
1. Hana and Alice (花与爱丽丝) – 岩井俊二 – 2004 – 日本
2. Picnic (梦旅人) – 岩井俊二 – 1994 – 日本
3. Alexei and the Spring (奇迹泉) – 本桥成一 – 2002 – 日本
4. But Forever in My Mind (情留脑海) – Gabriele Muccino – 1999 – 意大利
5. 25 Watts (25 瓦) – Juan Pablo Rebella – 2001 – 乌拉圭
6. Angel on the Right (右手天使) – Jamshed Usmonov – 2002 – 塔吉克斯坦
7. Koktebel (Koktebel之路)- Boris Khlebnikov, Alexei Popogrebsky – 2003 – 俄罗斯
1.2: 我知道此人拍片有套路的,不过这种套路似乎百看不厌啊。
3: 纪录片,诚实记录了遭受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污染的白俄罗斯边境村庄 Budische —— 一个已经在地图上被抹去的村庄——残疾青年Alexei,一条狗,一匹马,数十个老人和一口奇迹般未受污染的泉。
4: 青春片,高中生的爱情,加点社会骚乱啦,革命啦,带点意大利味道的那种。
5: 粗颗粒黑白电影。技术上好像那本劲爆无比的比利时电影人咬狗,内容上嘛,当然是腐化堕落的拉美青年生活喽。
6: 我真的不是小资或小知,我绝对不以收集第三世界国家的电影为乐趣。这本是顺手拿的,反正就是那种曲曲折折的故事情节,怪异的风土人情啊,诸如此类。
7: 俄罗斯的公路电影。丧妻失业的中年人带着他八岁的儿子,搭车辗转去远在黑海边的姐姐家,途中么当然发生了很多啦。
等我看完再写点,反正看片比看论文有趣,呜呜呜,马上就要走了。加油多看点!
09
Jun 05
Gregg Araki去年出版了新电影,mysterious skin。真有趣,他从良了,絮絮叨叨讲着两个问题男孩成长的故事。不变的是——他在访谈中说——他的每个电影中都有slowdive和cocteau twins的歌。他继续说,甚至有些剧本的动机都是来自slowdive的某一首歌。
为了一首歌而拍一部电影,看来我肯定不是 slowdive的头号歌迷了。高三看得我神魂颠倒的the doom generation,结尾叹为观止地摆了一首blue skied n’ clear,我当场就瘫在那里了,我靠,这是什么导演…他的电影里我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slowdive,比如主人公房间里贴着Jean- Luc Godard的海报,主人公在电影课上写关于Derek Jarman的论文,郁闷地说他想念this mortal coil的唱片,诸如此类。当然这种手段不甚高明,可他好歹为了这些趣味而拍摄了自己的电影。与其说他是个独立电影人,不如说他用影像祭奠了自己(想象中)的青春。
汗,这就是cult film的典型吧。我不知不觉成了这个cult中的一份子,可导演们生产了电影,我仍然为自己的朝九晚五作准备。一阵嫉妒,一阵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