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Jul 08我听过我写过(12) 他们住海边
样板戏 | | Shouts (2)
【人】Movietone
【物】The Blossom Filled Streets
【时间】2000年9月18日
【发行】Drag City(Domino授权)
【我有】CD和LP
【记号】DC193
我订的十二寸黑胶唱片到了,《开满樱花的街道》。Drag City 在扁扁的硬纸板大盒子上贴了花花绿绿的标签,歪歪扭扭地印着我的名字。打开盒子,黑胶碟的封套上有一棵拼贴的布艺花树。深深浅浅的墨渍和猩红的绒布,很漂亮。Movietone所说的“开满樱花的街道”,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
Movietone 是布里斯托的乐队。我不知道布里斯托有没有开满樱花的街道,但是他们住海边,并且愿意热烈地歌唱海边的每一个角落。我从未读到过如此细致的歌词,乐队的词作者Kate Wright用近乎散文的笔触记录了所有我可以想到的海边的景致,悬崖,灯塔,沿海公路和路边的长椅,晚星,沙滩,茂盛的花蕾。她的描述是专心和朴素的,我在歌词里读不到跌宕起伏,也读不到小快乐和小调皮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所有可能出现的矫情都不见了,人们各怀心事地来到海边,故事默默展开。
唱片从希腊的伊德拉岛(Hydra)开始,那是最最奔放的时刻,他们是春天里第一群鸟,第一群游鱼,第一只爬上沙滩尽情呼吸的虫,他们拥有整个海滩。透过玻璃杯,世界是金黄色和深蓝色的。主唱的声音一度被巨大的吉他失真和即兴演奏所淹没,但 Movietone几乎展现了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的情境,以至连结尾暴风骤雨的吉他噪音都是温暖的。而第二首Star Ruby又换用简单的乐器,在稀疏的和弦与漫不经心的钢琴伴奏里我们看见春季最平常的景致,樱花开放,他们在傍晚的和风中散步,或者安然睡去直到明日互道早安。
从音乐的角度讲这并非是一张柔美的专辑,它棱角分明,音响上近乎粗糙。Movietone 用毫不刻意的态度来还原他们所热爱的海边:它的美,它的粗砺,它的壮阔和安宁。专辑里有 Seagulls/Bass 这样用贝斯模拟海鸥鸣叫的实验片段,也有漫长和忧伤的多乐器后摇滚作品 (Year Ending) ——在那里我还能听到些 Hood 九八、九九年的影子——每个英国的乐队都热爱他们的田野和海洋,它们是最美的。技术方面, Movietone 的与众不同来自于他们的低保真以及少量自由爵士的趣味。四轨甚至不分轨的收音,大量的吉他失真效果和各种原声乐器的即兴演奏,Movietone 呈现的是丰满、自由的音乐形态。而这个开放的结构之上承载着他们想要表达和尽力还原的东西。比如 The Blossom Filled Streets 里急促的变奏下用第二人称对花园、寓所、岩石和所以记忆细节的繁复描写;又比如单簧管和中提琴的大量运用,作者所醉心的费兹杰罗的《最后的大亨》和月光下的沿海公路(1930’s Beach House)。没有抽象的体会,他们的生活就是无数琐碎的物品和景色,看得见也摸得着。
Movietone的声音美学有时令我想起另一支shoegazing的先锋乐队Flying Saucer Attack,而前者的主创人员正是后者的贝斯手。手法上也许大相径庭(FSA是层叠的吉他噪音效果,而Movietone 更多的是原声乐器的即兴jam),他们音乐的张力却同样来自人声和器乐间剧烈的冲突。主唱节制的自言自语甚至不能被称作是歌唱,它不断地被汹涌的音乐切割、打断、淹没。一张一弛令他们的作品极具立体性和画面感,正如他们的名称Movietone 所暗示,是独特的声影结合。夜晚从向海的长窗进入他们的房间,月光下所有的花都绽放出柔和的色泽,窗前有飞鸟的影子,它们带来海洋的气息(Night in These Rooms)。只有电影能表达的美感此刻却奇妙地出现在了他们的音乐里。
Movietone 在消失以前总共出版过四张专辑。除了首张仍是热衷于噪音的独立音乐,后来的作品均为描述海边生活的闲云野鹤之作。《开满樱花的街道》是他们的第三张唱片,他们仍然没有丢掉效果器和Shoegazing的音色,但在此后的收官作《沙滩与晚星》里,Movietone 彻底地摒弃了录音技术和器材的苛求。他们甚至不再需要一间录音室而仅在沙滩或者教堂演奏、收音。曼陀铃和沙槌相互呼应,三拍的民谣恰似微风拂面,海浪拍打礁石,风声和虫鸣是他们唯一的修饰。或许并不只是我们的祖先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Movietone也有。只是他们悠然见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